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研究所找指導教授二三事

圖片
       其實寫這篇文章主要想跟大分享的是 J 個: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GRB       然後 順便 分享一下研究生找教授時可以考量各個面向:          1.         教授的指導風格 教授的指導風格,可能間接地影響你是否能順利畢業、 完成投入職場當社畜的夢想 (°ཀ°)     嘗試著和不同老師面談,瞭解老師對研究生的期待和要求,氣場合不合非常重要,比如你是屬於神經比較大條的人,遇上很有原則注重效率的老師,可能就會時不時被電到飛起來,但是換個角度來說,正因為有人督促,才使得你更能掌握研究的步調 其他客觀的評估指標可以看:老師和學生 meeting 的頻率(找不找得到老師超-極-重-要)、回 e-mail 的速度等 ( PS  一般理工學院、商管學院的順利者得兩年內畢業,人文社會領域的研究生態就大不相同,三到四年間拿到碩士學位是常態,所以這裡說的「順利畢業」必見得是兩年)        2.         實驗室的氣氛 「實驗室」是某一教授所收的學生的集合名詞( Collective noun ),和教授面談前,不妨先找實驗室的學長姐聊聊,可以偷問一些敏感話題,例如:研究生有沒有薪水、老師個性如何、過去畢業的學長姐目前都從事什麼工作之類的 我個人把實驗室的氛圍排在第二位,因為實驗室裡的學長姐未來都可能成為和你併肩作戰一起熬夜趕畫的戰友,而在你研究上遭遇瓶頸時,他們可能已經嚐過相似的經歷,並且能給予一些中肯的建議,是你悲情研究生涯中,一點溫暖的光*´∀`)~♥        3.         教授所擅長的研究領域 看老師的專業是不是你感興趣的,是否是你願意投注大量時間專研的,是否值得你掏心掏肺掏腦子 至於那些研究領域是不是你本來就熟悉、甚至是擅長的反而是其次,畢竟大多數的多東西不可能是你大學就全部準備好的(攤手) 一句話:別怕!你遠比你想的還厲害,不會的東西就學嘛,沒什麼哼哼(撥劉海) 所以啊,怎麼快速瞭解老師的專業領域呢??? 除了參考系所網站裡的資訊,還可以利用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GRB 查詢喔! l    研究計畫查詢 GRB 資訊視覺化的搜尋結果非常賞心悅目,以文字雲呈現,可以讓人快速掌握研究者的研究重

研究所跨領域──錄取政大數位內容所一周年心得分享

圖片
研究所跨領域 ── 錄取政大數位內容所一周年心得分享 這一篇關於隱居山(政)林(大)的心得 16 個月前,我被 政治大學數位內容學位學程 收留了(感恩合十🙏🏼 ) 簡單說一下這個所在幹嘛呢? 咱所是由 資訊科學系 (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和 傳播學院 ( College of Communiation )合開的系所,所謂「學位學程」指的是整合兩個以上系所之師資及資源,旨在培養 跨領域人才 ,學歷上與一般研究所並無二致,出來後一樣是響噹噹的碩士生一枚 ~ (別再和「學分學程」混淆啦💢 你問這個所值得推薦嗎?我感覺 ~~ 挺不賴的(且看我畢業後會不會失業🙈 推薦原因 1 :來自江湖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 咱系同學們的科系背景真心超級多元化,資管、中文、廣告、景觀設計、工業設計、互動設計 …… 。 大夥兒過去受到不同學派的 荼毒 薰陶,自會展現出各自獨特的風格,思考邏輯、做事方法大不相同,人人身懷絕技 ( 會讓你大開眼界的那種👀 ) ,在課堂討論或執行分組專案時,便能激盪出滿滿的火花。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都是彼此的學習對象,沒有誰真的比誰厲害,只是大夥兒厲害的方式不一樣! 推薦原因 2 :科技實作能力養成 我大學時期念得是錯生於文學院的圖書資訊學系(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雖然系所名稱掛了 資訊 二字,卻離電資學院的資訊工程( Computer Science )、管理學院的資訊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很遙遠, 想要跟人家合開  iSchool  卻被一腳踢開 。 系上確有開設資料庫、程式設計等資訊課程,但多數的同學是敬而遠之,心裡嘟嚷著:人家又資不贏人家資工、資管,幹嘛自討苦吃哭哭 😬 我閃閃躲躲總是不敢選資訊類課程,深怕 GPA 就這麼掰了,直到考上咱數位內容所後發現畢業門檻裡藏了一條規定 「學生應有基礎之程式設計經驗,入學後可用大學時期所修習之相關課程進行抵免審查,如未獲得抵免,需至大學部補修課程」 大四下才硬著頭皮去修了電機系鄭士康老師開的 計算機程式設計 (大推、力推、爆推這門課給所有沒有基礎、想